倚歌而和之意思

"倚歌而和之"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原意是指隨著歌聲的旋律應和歌唱。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比喻附和別人的言論或行為。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非常喜歡,以至於「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他對音樂的沉迷。《韶》樂是古代的一種音樂,相傳為舜所作。孔子對《韶》樂的評價很高,認為它既有盡善盡美的藝術表現,又有高尚的思想內容。孔子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後來,孔子在魯國聽到了《武》樂,這是周武王時期的音樂,雖然也很有氣勢,但孔子認為它只是「盡美矣,未盡善也」,因為它反映了武力征服的勝利,缺少了和平仁愛的精神。

孔子對《韶》樂的喜愛和對《武》樂的評價,體現了他對音樂藝術和道德教化的雙重重視。而「倚歌而和之」這個成語,就是從孔子對《韶》樂的沉迷和讚賞中引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