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中,「世間」與「出世間」是兩個對比的概念,它們分別指的是輪迴的世界和超越輪迴的境界。

  1. 世間(Lokadhātu): 世間指的是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充滿變化、無常和苦的世界。這個世界包括了有情眾生(生物)和無情眾生(非生物),以及他們所居住的環境。在佛教中,世間又被分為三個層次:欲界(Kāma-dhātu)、色界(Rūpa-dhātu)和無色界(Arūpa-dhātu)。欲界是物質與精神欲望的世界,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人間和一些天界;色界是純精神的世界,那裡的眾生已經擺脫了物質的束縛,但仍然有形體;無色界是連形體都沒有的純精神世界。

  2. 出世間(Lokottara): 出世間指的是超越了世間輪迴的境界,也就是涅槃的狀態。涅槃是佛教徒修行的最終目標,它是一種超越了生與死、苦與樂的境界。在涅槃中,個體的自我(我執)已經完全消解,達到一種永恆的平和與解脫。出世間的修行包括了八正道、菩薩道等,這些都是為了幫助修行者達到解脫的目的。

總結來說,世間是指輪迴中的世界,而出世間則是指超越輪迴、達到涅槃的境界。佛教徒通過修行,旨在從世間的苦難中解脫,達到出世間的涅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