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是什麼意思
"人琴俱亡"這個詞語出自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它表達了一種物是人非、人事皆非的悲涼情感。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去世了,他所喜愛的琴也隨之消失,比喻重要的人或物已經失去,無法再尋回。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對故人的懷念或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它不僅僅指的是物質上的失去,更強調了精神上的空缺和無法彌補的遺憾。
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其詩作《陋室銘》中寫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於自己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於高尚精神追求的堅持。
而在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滿目蕭然,惟有老松香。」這句詞表達了蘇軾對於亡妻的深切懷念,也體現了「人琴俱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