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譯判攝三時教是什麼意思
"二譯判攝三時教"這個詞彙似乎是由兩個概念組成的,分別是"二譯判"和"三時教"。這兩個概念來自佛教的教義和歷史。
-
二譯判: 在佛教中,"二譯判"可能指的是對佛經的兩種不同翻譯風格或方法的判別。在漢傳佛教中,佛經的翻譯通常分為兩大時期:早期翻譯(四世紀至六世紀)和中期翻譯(七世紀至九世紀)。早期翻譯以直譯為主,力求保持原文的字面意義,而中期翻譯則更加注重意義的傳達,有時會進行意譯或創造性的轉譯。這種對翻譯風格的區分被稱為"二譯判"。
-
三時教: "三時教"是佛教中對佛陀教法的一種分類方式,將佛陀的教法分為三個時期或三個階段。這三個時期通常被稱為:
- 初時教(或阿含時):佛陀最初開始說法時,主要講述四聖諦、八正道等基本教義,這些教法被記錄在阿含經中。
- 第二時教(或般若時):在佛陀的教法中期,主要講述空性(śūnyatā)的教義,這時期的經典包括《金剛經》、《般若經》等。
- 第三時教(或法華涅槃時):在佛陀的教法晚期,佛陀揭示了成佛的究竟真理,包括一乘(ekayāna)和佛性(buddha-dhātu)的教義,這時期的經典包括《妙法蓮華經》和《涅槃經》。
將"二譯判"和"三時教"結合起來,"二譯判攝三時教"可能指的是通過對佛經翻譯風格的判別,來理解和詮釋佛陀在不同時期的教法。這種方式有助於學者和信徒更好地理解佛陀教法的發展脈絡和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