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效應意思

"乘法效應"(Multiplier Effect)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用來描述一個經濟體中支出增加對整體經濟產出的放大影響。這個概念由凱恩斯經濟學家提出,用來說明政府支出增加如何通過激發更多的私人投資和消費,從而導致經濟增長超過最初的政府支出。

乘法效應的原理是這樣的:當政府增加支出時,這筆錢會流入市場,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這會增加生產者的收入,他們會將這些收入的一部分用於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從而進一步增加其他人的收入。這樣,最初的政府支出就會像滾雪球一樣,激發更多的經濟活動,最終對經濟產出產生多於最初支出的影響。

乘法效應的強度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

  1. 乘數(Multiplier):這是乘法效應的放大倍數,取決於經濟中人們儲蓄和投資的傾向。如果人們將大部分收入儲蓄起來,而不是用於消費或投資,那麼乘數就會較小,反之亦然。

  2. 漏出(Leakages):這是指從經濟中流出的資金,例如用於進口商品、儲蓄或還債的資金。漏出會減少乘法效應的影響。

  3. 儲蓄和投資的比率:如果經濟中的儲蓄和投資比率較高,那麼乘法效應可能會較小,因為人們會將更多的收入用於儲蓄和投資,而不是消費。

乘法效應是政府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來解釋政府支出增加如何通過激發私人投資和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然而,這個概念也受到了一些批評,例如它假設經濟中存在充分的就業和資源,這在實際經濟中可能並不總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