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古文意思
"乎"是一個漢語中表示語氣的中文虛詞,通常用於句尾,表示疑問、感嘆、反問、祈使等語氣。在不同的語境中,"乎"的含義和用法也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用法和含義:
-
表示疑問或詢問,相當於「嗎」、「呢」。例如:
- 你來了乎?(你來過了嗎?)
- 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乎?(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嗎?)
-
表示感嘆或驚訝,相當於「啊」、「呀」。例如:
- 這風景真美乎!(這風景真美啊!)
- 他竟然考了滿分乎!(他竟然考了滿分呀!)
-
表示反問或質疑,相當於「呢」、「嗎」。例如:
- 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乎?(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 難道這還不明顯乎?(這還不明顯嗎?)
-
表示祈使或請求,相當於「吧」、「呢」。例如:
- 我們走吧,時間不早乎。(我們走吧,時間不早了。)
- 你多吃點,別客氣乎。(你多吃點,別客氣。)
-
表示陳述或確認,相當於「了」、「的」。例如:
- 他是個好人乎。(他是個好人了。)
- 這是我的書乎。(這是我的書了。)
在古文中,"乎"的用法與現代漢語類似,但可能更加頻繁,尤其是在文言文中,"乎"常用來表示疑問或反問,有時也用來表示強調。例如:
-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學習並且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
-
《孟子·梁惠王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 人民是最寶貴的,國家其次,君主最輕。所以得到人民的擁護就能成為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就能成為諸侯,得到諸侯的任命就能成為大夫。
-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在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邊的雲彩。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在以上古文例子中,"乎"都用來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用來引起讀者的思考或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