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的意思
「不食周粟」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原意是指伯夷和叔齊不願意接受周朝的施捨,寧願餓死也不吃周朝的糧食。後來這個成語被用來比喻堅持氣節,不願意接受敵對勢力的幫助或施捨。
成語的出處是關於伯夷和叔齊的故事。伯夷和叔齊是商朝末年的賢人,他們原本是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一帶)的公子,父親死後,他們不願意繼承王位,而是互相推讓。後來他們聽說西伯侯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是個仁義之人,就一起去投奔他。但是在他們到達之前,西伯侯已經去世,周武王正在準備伐紂的戰爭。伯夷和叔齊認為周武王這是不孝不仁的行為,就堅決反對,並且阻止周武王出兵。周武王沒有聽他們的勸告,繼續出征,最終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伯夷和叔齊對於周朝的建立感到非常悲憤,他們認為周朝是不義之朝,不願意與之為伍,於是他們決定隱居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市東南),堅決不吃周朝的糧食,最後餓死在山上。他們的行為被後人所敬仰,認為他們是有氣節、有原則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