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意思

「不食周粟」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原意是指伯夷和叔齊不願意接受周朝的施捨,寧願餓死也不吃周朝的糧食。後來這個成語被用來比喻堅持氣節,不願意接受敵對勢力的幫助或施捨。

成語的出處是關於伯夷和叔齊的故事。伯夷和叔齊是商朝末年的賢人,他們原本是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一帶)的公子,後來因為不願意參與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戰爭,選擇了隱居。周朝建立後,他們更加不願意接受周朝的統治,選擇了不食周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上。

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個人堅守原則和氣節,不願意妥協於外界的壓力或誘惑。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那些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願意隨波逐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