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之無是什麼意思
"不識之無"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故事,原意是指一個人連基本的文字都不認識,後來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學識淺薄,沒有文化。
這個詞語的來源是這樣的:古代有個人名叫鄧艾,他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但小時候家境貧寒,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有一次,他看到別人讀書寫字,就問對方在寫什麼,對方隨口說了一句「之無」。鄧艾聽了以後,就以為「之無」是一個字,於是就到處問人這個字怎麼寫,結果沒有人知道他在說什麼。後來有人告訴他,「之無」其實是兩個字,分別是「之」和「無」,鄧艾這才恍然大悟。
從此以後,人們就用「不識之無」來形容那些連基本文字都不認識的人,後來進一步引申為指那些學識淺薄、沒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