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三反的意思

「一隅三反」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老師教學生時,如果學生沒有經過思考而感到困惑,就不去開導他;如果學生沒有經過思考而想說卻說不出來,就不去啟發他。如果教給學生一個方面的東西,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這個成語比喻通過學習一個事物,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也就是說,學習要有主動思考和聯想的能力,能夠從一個例子中理解一般規律,從而推及到其他類似的事物上。這樣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