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五章的這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於《道德經》第五章,這句話的意思是:
-
天地不仁:這裡的「仁」指的是偏愛或偏私。「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對萬物沒有偏愛,不會特別照顧某種生物或事物。
-
以萬物為芻狗:「芻狗」是指古代用草紮成的狗,用來祭祀時的道具,用過後即被丟棄。這裡用「以萬物為芻狗」比喻天地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樣,沒有情感,只是讓它們按照自然法則生長、變化、消亡。
-
聖人不仁:這裡的「聖人」指的是實現了道的人,即得道者。「聖人不仁」指的是聖人對待百姓沒有偏愛,不會特別照顧某個人。
-
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與前一句相呼應,指的是聖人對待百姓就像對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樣,沒有偏私,讓他們按照自然法則生活、發展。
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和聖人對待萬物和百姓都是平等的,沒有偏愛,讓一切按照自然法則運行,不加以人為的乾預。這體現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即不應該人為地乾預事物的自然發展,而應該順應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