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示拿是什麼意思

"米示拿"(Mishnah)是猶太教的一部重要經典,也被稱為"第二次聖經"或"口傳律法"。它是在公元2世紀至3世紀間編纂而成的,是猶太教口傳律法的書面形式,記錄了猶太教律法的傳統解釋和實踐。

在猶太教的傳統中,律法不僅包括《舊約聖經》中的《摩西五經》(Torah),還包括了大量的口傳律法,這些律法是由猶太教的拉比們代代相傳的。在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帝國毀滅後,猶太人失去了他們的宗教中心,因此,將這些口傳律法書面記錄下來變得更加重要。

"米示拿"這個詞來自於希伯來語的"shanah",意思是"重複"或"第二",因為它代表了對《摩西五經》的進一步解釋和發展。它包含了六個部分,分別是:

  1. 聖地法(Zeraim):關於農業和節期的法律。
  2. 儀式潔淨法(Moed):關於節日和禮儀的法律。
  3. 婦女法(Nashim):關於婚姻、離婚和繼承的法律。
  4. 損害法(Nezikin):關於賠償和刑法法律。
  5. 莊嚴法(Kodashim):關於祭司和聖物的法律。
  6. 潔淨與不潔淨法(Taharot):關於潔淨和不潔淨的規範。

"米示拿"的編纂者主要是拉比約哈南·本·扎凱(Rabbi Yohanan ben Zakkai)和他的學生,他們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耶路撒冷學術中心進行了這項工作。"米示拿"的完成標誌著猶太教從聖殿崇拜轉向學術和律法研究的轉變。

"米示拿"是塔木德(Talmud)的基礎,塔木德是猶太教最重要的法典,包括了對"米示拿"的進一步解釋和討論。今天,"米示拿"仍然是猶太教哈雷迪派(Haredi)和正統派(Orthodox)律法實踐和學習的基礎,對猶太人的宗教生活和文化傳統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