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顧后意思

"瞻前顧後"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既要看前面,又要看後面,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全。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在做決策或者行動時,既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又顧及到過去的經驗和情況,也就是說,既要有遠見,又要有歷史的眼光。

在現代漢語中,"瞻前顧後"有時也被用來形容人做事猶豫不決,缺乏果斷,或者說在面臨選擇時考慮過多,不敢輕易做出決定。這種用法有時帶有貶義,指責對方過於謹慎,缺乏進取心。

總之,"瞻前顧後"這個成語的含義隨著語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既可以表示謹慎周到的考慮,也可以表示猶豫不決的態度。